再談ACP (Agile Certified Practioner)之前, 應該要先來談談更為普遍的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但似乎更常遇到的問題是...真的需要去考證照嗎? 一直以來, 證照與實務上的落差, 其實在於職場環境, 台灣的中小企業, 甚至更多的新創是從學校實驗室或研究機構出來的, 就更不用說創辦人沒有管理經驗, 甚至連實務與量產經驗都沒有, 除非請一個專業經理人, 不然這時一套有完整邏輯架構, 告訴你需要考慮各種面向 (成本, 風險, 時程....十大領域)的知識其實就很重要, 不然充其量只是把實驗室雛形再用投資人的錢做一次, 但仍然無法與業界實務接軌, 雜亂無章。
其實考照只是一種驗證或逼迫自己真正有學會一種新知識架構的過程, 重點還是那套所謂"管理體系的知識領域"到底理解了多少? 內化了多少? 如何幫助自己在遇到很複雜, 很大型的專案時, 知道從什麼地方去切入, 去架構, 去整理出該需要注意的事情, 有一點像待辦清單, 告訴你要考慮品質, 考慮利害關係人, 考慮風險....考慮很多, 很多你可能從來就不曾接觸過的知識, 就算遇到了, 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或是有什麼工具與技能 (Tools & Techniques)來幫助自己做規劃, 這也是人家問我, 我最喜歡分享的心得是, "我似乎手中多了很多武器去面對這些未知的挑戰" 而不會毫無頭緒, 是一種越早學會,越早享受的概念。
但話說回來,畢竟PMP的框架是大到可以做高鐵專案或是蓋台北101專案的規模,平時的工作專案又沒這麼大,一堆表格也很難用耶,喔?誰跟你說我寫計畫書在填那些表單了啊?非典型的PM吸收了管理知識後,只套用在最需要的它的時候,一般內部軟體專案多以時程考量為主,但你必須隱含著把品質與風險都考慮進去;對外部談合作案,考慮的就要比較全面,採購合約、利害關係人…等等,真正簽約時,還是要能生一本像樣的合作計畫書當做附件,這時基本款的計畫書表單還是值得參考,加減派上用場的,而且以經驗來說,"有牌”的PM還是比較能以有條理的方式的做規劃,而不是想到哪安排到哪的那種會讓RD崩潰的PM。